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共享单车走红的原因是什么? 共享单车,这个概念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时间不长就赚足了关注度,尤其是2016年下半年,摩拜单车、ofo、优拜单车等几家共享单车企业不断宣布融资成功,而同时又有更多的共享单车企业入局,共享单车这个概念瞬间火爆起来。
去年下半年走红的共享单车,给外界留下一种鲜明的印象:撇开造车成本不谈,低廉的价格遇上糟糕的天气和出人意料的损毁甚至二手平台回收,似乎盈利前途渺茫或盈利周期拉长。
2016年下半年以来,大量应用创新型的移动互联网创业项目遇冷,共享单车却在资本寒冬中逆势走红,成为现象级的存在。这说明,城市公共交通的建设乃至网约车的发展,仍然没有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出行需求,或者说,共享单车在短途出行这一细分领域的优势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认可。
共享单车并没有针对自行车的未来市场发展趋势
根据上海体育学院于去年发布的《自行车运动产业发展报告》显示,全国骑行爱好者仅 600 万人。从人口基数上来看,通勤市场目前要大于运动市场。据调查显示,中国运动自行车人口仅在 600 万左右,注册自行车职业运 动员仅 1 万人,远低于欧美国家。
目前我国人均自行车整车消费1500 元,人均零配件消费1200 元,平均一年换 1 次车,据凯泰资本测算,2025 年国内自行车运动人口更高可以达到全国人口的 6%, 即约 8400 万人,10 年增长幅度大约为 14 倍。显然,对于自行车运动来说,那些用来共享的单车只能是当旁观者。
从长期来看,自行车出行的方式在中国是没有可能重新成为主流的,即便是在三四线城市,也是电动自行车和“包车”的天下,发展共享自行车并不能解决未来自行车运动的需要,也无助于解决大城市的交通出行难题。
共享单车的利弊是什么? 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共享的时代,共享资源,共享 ... ,共享知识……2016年底,共享单车在国内火爆起来,于是,共享经济又多了一位新成员。
共享单车是指企业与 ... 合作,在公共服务区、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商业区、居民区、校园等提供自行车单车共享服务,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到目前为止,全国共享单车的应用软件已经有三十多个。除了较早入局的摩拜、ofo外,还有小鸣单车、小蓝单车、智享单车、7号电单车、黑鸟单车、酷骑单车、1步单车、由你单车、踏踏、悠悠单车、骑呗、熊猫单车、云单车、优拜单车、电电Go单车、小鹿单车、小白单车、快兔出行等。
其实,共享单车并非最近两年才出现的,早在2007年,由国外兴起的公共单车模式就已经被引进国内,只是当时多为有桩单车。虽然后来出现了专门经营单车市场的企业,但仍以有桩单车为主。随着近两年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摩拜和ofo为首的互联网共享单车应运而生,更加便捷的无桩单车这才取代了有桩单车。据有关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共享单车市场整体用户数量将近1900万,某权威机构预测,2017年,共享单车市场用户规模将达到5000万。
共享单车为什么这么火?经过一段时间的亲身体验和多方观察,我发现,共享单车的出现和火爆是互联网时代衍生的一个产物,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积极作用,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和需要完善的地方。
一、共享单车的优势和作用
科技改变生活,这种大潮谁也挡不住。共享单车之所以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掀起一股能媲美当年网约车的浪潮,足以证明它的出现是一个趋势。
(一)方便、快捷
首先是操作方便。
相较于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不用办卡,定位、借车、锁车、缴费等过程全部在手机上完成。
拿摩拜单车为例。手机下载安装共享单车APP后,用身份证实名登记注册,成为摩拜用户。通过手机在地图上查看到周围的单车分布,点击预约后,系统将自动保留15分钟。找到车辆直接扫描车架上的二维码,车锁自动解开。骑行结束后,你可以在任何地方还车,公司楼下、地铁站旁、商场门前等,停放在路边则需要停放在划定的公共停车区域内,当然,共享单车的停放要以不影响他人和社会秩序为前提。用户还可以在手机App中看到自己的骑行路线和公里数,甚至自动计算出消耗的热量和节约的碳排量。
其次是方便了“最后一公里”的出行。
共享单车让短途出行更加方便。很多共享单车的用户反应,从家到单位开车太近,走路又感觉比较远,骑共享单车则时间正好,而且还锻炼了身体,一举两得。而对于那些坐地铁、坐公交上下班的人来说,居住地和办公地点往往离地铁站或公交站点有一定距离,千万不要小看了这段距离,能否迟到往往就体现在这段距离上。而地铁站点和公交站点又是共享单车密集的地方,这段距离用共享单车来代步便能大大减少迟到的机率,方便又快捷。
第三就是骑行方便。有些路段,由于交通拥堵,汽车、三轮车甚至电动车都无法通行,但自行车以小巧灵活的优势却能通行自如。这就导致了相同的路程,开车可能开半个多小时,骑共享单车却能在15分钟到达目的地。有时,同样是去一个地方,开车只能走大马路,而骑共享单车却可以穿街绕巷,不用排队等红灯,不用因拥堵而情绪不佳,更不用因停车问题而与他人闹矛盾。
(二)低碳环保,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共享单车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汽车的使用量,不仅打通了出行的“最后一公里”,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绿色环保。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和环境的不断恶化,尤其是雾霾天的持续出现,低碳环保显得越来越重要。在2017年 ... 工作报告中,中央 ... 强调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特别是空气质量”,随后 ... ... 在答记者问时,也强......
公共自行车一直有,为什么共享单车火了 因为其通过智能定位、移动支付等多种互联网技术,瞄准居民“最后一公里”的出行痛点,公交等方式出行,距离目的地还有一段距离,这个时候大家会更愿意使用共享单车。随着城市拥堵、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 ... 、资本以及用户均对此类绿色环保出行模式有着无限好感。
共享单车上的扫码取车怎么也出现骗局了? 其实就是一个偷换二维码的过程。
骗子利用对扫二维码的不谨慎,通过引导下载APP或者引导转账作为坑人的方式。如果想要避免这种情况。之一,用共享单车APP进行扫码 。第二,遇到转账页面、千万不要随意确认,不然钱就没了。第三,绝对不要下载任何的APP,很有可能就是引狼入室。第四,可用钱盾安全扫码,识别毒二维码
为什么共享单车会成为投诉的新热点? 现在非常流行的共享单车,在方便大家出行的同时,也很环保。而共享单车也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商业模式,其中多数经营共享单车的公司都承诺:只要消费者交付押金,并且支付一定费用,就可以使用单车。
可是从工商部门近期接到的大量投诉来看,似乎并没有这么简单!
在北京,目前有20多个共享单车品牌,规模近百万辆,注册用户约1100万人。不过,从北京市工商局了解到,共享单车的相关投诉,成为了新增最热的投诉之一。
仅在3月份,北京市工商局共接到消费者有关共享单车服务类的诉求信息一共是860件,其中咨询271件,消费者投诉589件,涉及内容包括押金、余额退还迟迟不到账;优惠券不能正常使用; ... ... 难打等。
对于消费者投诉的押金、余额退还不及时问题,这已经成为共享单车行业的普遍做法。
比如,在ofo单车《使用指南》中,对于押金和余额的相关说明中没有提到何时到账的问题;而摩拜单车的《用户指南》中,并没有明确说明退款何时能到账。
消费者在退押金前,首先会先退余额。如果商家处理余额的时间长,就会直接影响到消费者押金的退还时间,再加上退押金的1-7个工作日到账,实际上消费者拿回余额和押金的时间就变得模糊不清。
押金问题处理不好会损害众多的消费者的利益,甚至可能成为一种群体性的事件,所以押金是它重大的一个社会安全隐患问题。
专家还提醒消费者,在使用共享单车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共享单车的风险,仔细阅读《用户指南》《充值协议》等。
法律专家表示,余额不退虽然合法,但一定要事先约定、并在明显的位置说明。在平台无法提供正常服务或者倒闭时,即使约定不退余额,消费者仍然可以要回余额。
很多共享单车《使用指南》中都说,如果押金没有及时到账、或有关余额的问题,消费者可以联系 ... 解决。但有记者连续三天拨打共享单车的 ... ... ,每次都等待15分钟以上,摩拜单车、ofo、小蓝单车、永安行等品牌的共享单车 ... 始终都没人接听。 ... 难打不是个别共享单车企业的问题。
截至2017年4月,摩拜单车的业务已扩展超过50个城市。
与企业高速发展不匹配的是,共享单车 ... 的扩容严重滞后。庞大的共享单车投入量,对应的是始终无人接听的 ... ,最后无法拿回押金、余额的消费者将出口投向了工商部门的投诉平台。
在投诉中,很多消费者称经常遇到坏车,给正常的使用带来了困扰。
北京的吴先生使用了大半年,他的感受是共享单车很方便,可有时候却很难找到可以使用的共享单车,“用了之后主要就觉得ofo坏的多,就是我有一天在路上遇到四辆坏的。”
法律专家认为消费者注册了共享单车的APP、交了押金并充值,这就是和企业制定了租赁合同,企业有义务为消费者提供正常的服务。如果坏车过多,影响消费者的正常使用,企业就可能涉嫌违约。而坏车还可能导致消费者更多的利益受到损害,如果消费者因为坏车而导致受伤,企业应当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
目前,北京市正在制定规范共享单车发展的指导意见,涉及的内容包括 ... 、企业和承租人的各自职责、企业规范管理与经营、停放秩序规定、监管与违规处罚。
尽管如此,专家还是强调,对于涉及到消费者人身安全、财产安全问题的法规,应当优先制定,以免给更多的消费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为什么共享单车们不该学滴滴,应该学 ... ?? 共享单车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便红遍了大江南北,或黄,或橙,或蓝的主题色调让它们成为2016年下半年很多大城市当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或倒在地上,或占道停车的常见现象则让共享单车似乎又成了城市治理当中一个新的难题。
共享单车火爆背后到底有着什么样的逻辑。对于共享单车的未来,我们又能做出怎样的期待才算是合理呢?
资本寒冬下另类的亮丽风景
为何如此小的单车会有如此大的魔力能够获得资本的青睐?小小的单车究竟又有多大的盈利点能够抵挡住资本变现的压力呢?其实,共享单车之所以会风靡资本市场,并非偶然,而是有着很多的原因。
资本与创业者之间的双重困境造就了共享单车的火爆。
创业者基于“互联网+”思维下的创业模式遭遇瓶颈,盈利模式和商业模式挖掘难度的逐步加大,开始让创业者的创业项目越来越没有吸引力,对于一贯喜欢了新奇想法亦或者新的模式的资本而言,雷同度很高的创业项目根本无法引起他们的兴趣。
基于“互联网+”的创业难度逐渐加大最终让创业者转而思考“互联网+”的创业项目如何才能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如何重新赢得资本的青睐呢?对于原有概念的深度挖掘,借助一种较为简便的形式进行切入,成为很多创业者的首要选择。
共享单车正是对共享经济这一理论的重新理解和认识。它借助共享经济的大概念,再从一个很小的地方入手,试图撬动一个庞大的市场。选择共享单车就是从单车这个小的点切入,通过解决出行市场的问题和痛点,从而撬动共享单车背后的亿元大市场。
选择共享单车是创业者对于自我创业的重新认识,更是对原有商业模式的重新观察和审视。这种基于“互联网+”创业的再创业一经出现便吸引了资本的目光。
对于资本端而言,他们则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和困境。市场的饱和与不断重复最终让很多项目发展面临困境,盈利模式遭遇困难,资本端的投资需要回收来“中和”重复投资造成的资源浪费。而对于“互联网+”市场下挖掘的行将结束则让他们不得不重新寻找新的项目。
新兴技术和新兴市场发展的不成熟,盈利模式尚未成型导致他们对于新项目投资的风险并不亚于他们对于旧项目的投资。借助他们对于旧项目把握上的经验,再寻找这些旧项目和旧模式身上的新的创新点,成为资本端破解发展难题的一剂“灵丹妙药”。
因此,资本端与创业者的共同作用最终造就了共享单车的火爆,它的出现既是对原有创业模式的重新梳理,又是对新市场尚未成型的艰难应对。共享单车在资本寒冬下的火爆局面并非偶然,双方进行的自我审视和自我革新才是促使其获得飞速发展的原因。
大思维的小应用注定面临尴尬
共享单车是基于共享经济的大概念衍生出来的小领域、小应用。它解决的并不是很大的问题,仅仅是人们出行当中“最后几公里”的出行难题。尽管共享单车吸收并借鉴了“互联网+”时代的经验,但是我们依然不能保证其不会遭遇尴尬。
日趋完善的出行体系让“最后几公里”的出行难题不断得到解决。在共享单车并未出现的时候,面对人们“最后几公里”的出行难题各大城市已经开始探索和尝试相关的解决方案。而杭州推出的公共自行车的服务以及覆蓋城区各个地点的公共自行车的 ... 让市民“最后几公里”的出行难题不断弱化。
除了各大城市自身推出的基于公共自行车端的解决方案之外,各大城市还结合自身实际,针对市民“最后几公里”的出行难题,借助城市公交、小区巴士、公司包车等手段来解决市民的出行难题。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一些城市已经建立起一个立体的城市公交服务 ... ,在这个 ... 的共同作用下,市民们“最后几公里”的出行难题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地解决,而随着各种思路的不断理顺和推进,市民们“最后几公里”的出行难题彻底解决的日子越来越近。
共享单车同样解......
首家共享单车倒闭的原因是什么? 一个正式运营仅仅5个月后,重庆的共享单车运营商——悟空单车宣布退出市场。6月13日,悟空单车的运营方重庆战国科技有限公司宣布,由于公司战略发生调整,自2017年6月起,将正式终止对悟空单车提供支持服务,退出共享单车市场。
公开资料显示,重庆战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共享经济的互联网科技公司,主打“悟空共享单车”品牌,成立于2016年9月,注册资本10万元人民币,总部位于重庆。创始人雷厚义在接受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因为公司采用合伙人模式,为避免 ... ,投资人的钱都已经退了,用户的余额、押金也已经全部退还,“悟空单车在重庆总共投放了1200辆单车,约一半投放在大学城,其余的投放在市区。但因为我们采用的是机械锁,大部分已经找不到了,找到的大概在10%左右。”
雷厚义在向外界解释为何退出市场是说道:我们拿不到顶级的供应链,摩拜、ofo都可以和全球更大的供应商合作,但与悟空合作的都是小厂商,产品品质不是特别好,车子容易坏。雷厚义总结:“退出是因为打不赢了”。
据悉,在悟空单车这个项目上已经亏损300多万元,悟空单车在重庆共投放了1200辆车,一般投放在大学城,一般投放在市区,但现在有1000多辆车已经不见踪影,最终仅收回总投放量的10%。对此,创始人雷厚义表示不打算找回了:就当做公益了,项目都停了,找回来干吗。
投资需谨慎,大家在投资创业时,需要作出充分的准备工作。失败乃成功之母,希望雷厚义能够早日找到新的商机,创业成功!
“共享单车”的出现,到底是必然还是偶然,正趋于灭亡 未至科技的百花分市民信用评价体系可根据预设模型自动计算市民个人信用得分,形成个人信用报告,同时支持人工评价功能。百花分到达一定的分数,可免除共享单车的使用押金,次一级的可获得押金优惠。共享单车公司也可以对使用单车民众的信用进行打分,作为对个人信用分的补充。将共享单车与 ... 的个人信用体系连接,也减小了共享单车公司的运营风险,借用单车的民众在 ... 系统有信用记录,相当于有了 ... 的担保,一旦车辆丢失、损毁也更容易获得保险赔付。共享单车+个人信用分,约束了对共享资源动歪脑筋的使用者,也一定程度上为发起公司减小了风险。
共享单车盈利模式受挑战是怎么回事? 最近微信朋友圈流行的段子是“共享单车的颜色已经不够用了”,一句话道尽了目前共享单车平台发展的尴尬。随着越来越多的共享单车平台进入市场,不同颜色的共享单车涌上城市街头,而原本被评价为设计巧妙的靠押金盈利的商业模式,在持续扩大的投资竞争中也受到严重挑战。
30年前,自行车曾经是中国人最熟悉的交通工具。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汽车市场快速增长,一度将自行车遥遥甩在后边。数据显示,到2016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1.94亿辆,且保持10%以上的增长,有49个城市超过100万辆,18个城市超过200万辆,6个城市超过300万辆。快速增长的汽车保有量使得许多城市交通开始堵塞,城市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城市生活质量也随之急剧下降。
在此情形下,提倡绿色出行成为社会共识,共享单车应运而生。
2007年,之一个公共单车模式引入中国,由地方 ... 主导进行有桩单车的设置和运营;2010年,开始有专门经营单车的企业进入有桩单车市场,但市场反应平平;直到2014年,以共享单车名义出现的“移动互联网+无桩单车”进入校园,2015年ofo拿到了之一个共享单车的融资;到了2016年,共享单车成为资本疯狂追逐的热点,25家共享单车平台从各个渠道获取了国际投资。
到目前为止,摩拜单车已经完成了D+轮融资,累计融资额度超过3亿美元。与此同时,ofo宣称完成了4.5亿美元的D轮融资,哈罗单车则声称刚刚完成数亿元的B轮融资,小蓝单车也表示再次获得4亿元融资。
按照投资人的逻辑,刨除租金收费,平均每辆单车可以吸引6至10个人的押金,即吸储1200元至2000元,如投放1000万辆车,就可以吸储100亿元。按照金融业规律,这笔资金可以派生出500亿的借款,获取至少35亿元的收入和10亿元至20亿元的利润,同时还能掌握所有用户的真实客户信息。
这正是共享单车能得到众多国际资本青睐的真正原因。
如此看来,共享单车平台的盈利模式好像设计得天衣无缝,不仅解决了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的高频刚需,还得到了通过创新日渐完善的自行车本体产品以及客户主动告知的私人信息。
但且慢兴奋,平台规划者遗漏了投资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因子,就是这种单纯的商业模式是否会很容易被复制,而快速复制会过早进入规模报酬递减阶段。
数据显示,ofo的单车投放达到80万台,市场占有率51.2%;摩拜单车的投放量为60万台,市场占有率40.1%。但据了解,目前市场上已有25家品牌共享单车平台运行,且这一数据还会继续直线上升。
到2016年底,中国共享单车市场整体用户数量已达到1866万,预计今年年底将达到5000万的用户规模,如此巨大的超值盈利市场怎么可能少了新入者。而新入者如果没能在现有的商业模式或者运营模式上进行创新的话,如何能吸引客户并由此吸引投资方呢?
因此,三个月前,共享单车平台还在索要数百元的押金并按小时租车计算费用,如今,许多共享单车平台却开始实行免费骑行,且开启了骑行赠红包模式:使用共享单车不仅不花钱,还可以赚钱,而之前的押金金融运营模式也突然变成了免押金模式。
之所以如此,核心问题就是共享单车平台快速进入到了规模报酬递减阶段。规模报酬递减是指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即共享单车在贪婪而疯狂的投机资本推动下,迅速进入了供给盲目扩张的超高速增长阶段,而相应的利基市场并未随其增长频率起舞。最新统计显示,江苏省每周骑行共享单车1次的人占79.7%,每周骑行4次的人仅占4.3%。数据说明,许多人只是偶尔尝试体验共享单车,真正长期使用的并不多。因此,共享单车市场出现了供远大于求的投资窘境。
尽管共享单车平台已陷入规模报酬递减......
共享单车出现的问题该怎么解决 简直对应的 ... 啊